穿山甲 vs 6094 戰術背心怎麼選?三個方法決定高擴充型背心
這篇文章將由 A-TWO 戰術技術研究室的觀點出發,介紹兩款具代表性的中高階背心:傲骨 6094 戰術背心與新款穿山甲 MMAC 背心,透過結構設計、使用情境與設計哲學的解析,幫助你根據任務需求,選擇真正適合的戰術載體。

A-TWO 戰術技術研究室觀點
去年至今年年中,推出 AG112 以及不斷改良的 JPC 等戰術裝備,持續朝向輕量、機動化演進,我們也觀察(不斷被骨東提醒)一個關鍵情境 ──
當任務強度維持、攜帶裝備仍舊繁重時,要如何在「負載」與「穩定性」保持平衡,維持全日舒適與高效率?
A-TWO 全新穿山甲背心,從 6094 脫胎換骨,新型態高擴充與靈活的戰術背心。

輕量化時代,穩定性依然是不可忽略的需求
這幾年,戰術裝備市場逐漸往「輕裝」靠攏。像 J-TECH 的神盾背心、友台推出的劍龍背心,都是針對國軍訓練需求,強化機動與通風設計的輕量化選擇。
但回到實務場景,大喊「輕量化背心 +1」後,問題就解決了嗎?
彈匣袋要掛、急救包不能少、水袋模組、無線電、工具⋯⋯樣樣都得有。面對一些高配置的任務,背心的穩定性,是撐過訓練強度的關鍵。
一件背心從早穿到晚,經過奔跑、伏地、上下車、甚至拖行戰傷,貼合度與支撐結構會直接影響身體負擔與任務流暢度。
這也是為什麼,像 2012 年的 Eagle Industries MMAC 等 Old School 背心,到現在還是有人捨不得換掉。不是因為它輕,而是因為它撐得住。
傲骨 6094 戰術背心:從制式到靈活的入門磚
對於大多數希望換掉制式 CV105 背心,建立自己第一套戰術載體的國軍弟兄來說,6094 戰術背心是一個很實際的選擇。
從我們觀察超過 5,000 件實際使用經驗中發現,6094 戰術背心提供的不只是模組化的多樣可能性,也是更容易適應任務的戰略首選。
「這件背心穿起來⋯就是有種說不出的順。」
6094 戰術背心,保留了國軍弟兄最熟悉的配置邏輯:肩帶、外部 MOLLE 空間、模組化前片。穿起來的手感、裝備擺放的順序、包圍的支撐方式,跟 CV105 有些像,卻多了種你能掌控節奏的自由感。
對很多正在摸索「怎麼架裝備」的人來說,這不是一件需要適應很久的背心。
它就像是一件能陪你摸索節奏的隊友:
- 多功能前片,可依照任務性質輕鬆調整配置
- 側邊空間超自由,可掛裝水袋、工具、急救
- 肩帶與包圍可調整,身形不挑人,操作不卡關
從清晨戰備集合、營區教練射擊,到午後的靜態警戒──6094 就是在這種節奏裡發揮它的優勢。它不是最炫的裝備,但就是夠穩、夠懂你、讓你第一次上手就不會出錯的那種。
熟悉好上手、不干擾節奏,就是 6094 背心存在的理由。
如果你有以下想法,或許可以試看看 6094 戰術背心:
- 想擺脫制式背心限制、初次建立自配系統
- 預算有限,但希望一步到位擁有擴充彈性

從熟悉,到翻新 —— 一種脫胎換骨的進化
如果說 6094 是一件你一穿就會懂的背心,那麼穿山甲的誕生,正是為了徹底打破這些綁手綁腳的框架。
但當使用需求從單日訓練拉長到多日部署、從基本掛載進展到全裝壓力,你會開始注意到一些東西:肩部壓力、側邊晃動、板袋浮起——這些,就是 6094 留下的「老記憶」:邏輯熟悉、配置直覺,節奏跟得上,操作不卡關。
穿山甲背心不是為了取代,而是從 6094 身上取樣、疊合更多實戰經驗、重構更完整的支撐邏輯。
你會發現它的身形比例改了、肩帶變了、包圍方式也不一樣,但它穿起來還是有一種:「喔,這進化我懂」的感覺,只是變得更聽話、更能負重、跟得上你了。

穿山甲背心,改良後的肩帶包覆設計,讓背心貼得更緊、動起來也不會「滑肩落位」。咬合感夠強,不會在你拖行時鬆掉、不會在爬坡時卡住彈匣袋。
你會注意到一件事:欸,背這麼多東西,怎麼比想像中還輕。
它不是那種可以隨便掛兩包彈匣就當任務裝的背心。
它是給那種任務節奏拉很長、不能分心換裝的使用者準備的:
穿上去,就不打算脫下來,直到整段演訓結束。
這件背心沒特別輕,但它會讓你「穿起來不重」,那是設計撐出來的支撐感,不是魔法。


讓習慣的任務風格,來選擇戰術背心
6094 與 MMAC 並非高低差異,而是兩種不同的使用邏輯,或者你也可以想像穿山甲背心是 6094 的穩定係數更高的進階款。
選擇哪一款背心,不只是看你今天要裝什麼,更是看你相信怎樣的作戰節奏。
在 A-TWO,我們的目標不是提供一套標準答案,而是幫助你搭建一個符合你任務節奏的背負系統。

一件能撐全場的戰術背心。
穿山甲 MMAC,穩定、貼合、不拖節奏。
限量 50 件,錯過不補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