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ke it slow:海豹部隊呼吸法,日常的緩和練習
小編在峇里島的假期裡,從 Canggu 的衝浪到 Ubud 的冥想,發現呼吸、衝浪、冥想背後有共同的哲學:放慢、專注、回到當下。
哈囉!我是傲骨小編,九月中數位遊牧到峇里島,分別在 Canggu 學衝浪、參加跑步團,Ubud 上冥想課。原本只是想讓自己放鬆,沒想到卻在浪與呼吸之間,慢慢拼出了一個簡單卻實用的哲學:take it slow

衝浪教練的提醒:眼睛到哪,心就到哪,板就到哪!
在海上,浪打過來的時候,對初學者來說很容易慌張。
教練卻反覆提醒:step by step,不要急著跳起來。讓眼睛找到定點,身體就會跟上。細品後發現,很多焦躁並不是浪帶來的,而是自己腦袋加進去的劇情 —— 擔心跌到海裡,擔心吃水。
當放慢動作,專注在「眼睛到哪裡,心就到哪裡」,反而順了。

冥想課的發現:呼吸是最簡單的 reset
在 Ubud 的冥想課,老師帶著我們嘗試幾種不同的呼吸法。
- 交替鼻孔呼吸:一邊鼻子吸氣,換邊鼻子呼氣,像是在左右腦之間拉平衡。
- 火呼吸(Kapalabhati):快速有力的呼氣,讓全身像被打開開關一樣,特別提神。
這些方法蠻酷,但實際帶回日常生活裡,我覺得還是有點「儀式感」過重,需要安靜的空間或特定時間才能做。

最容易記憶的:海豹部隊呼吸法(Box Breathing)
真正天天都能用上的,是在出發前學會的海豹部隊呼吸法(Box Breathing),簡單,只需要數秒數:
- 吸氣 4 秒
- 閉氣 4 秒
- 吐氣 4 秒
- 閉氣 4 秒
這四個步驟循環,就像沿著一個正方形走過四個角落。
沒有特殊的姿勢,沒有複雜的動作,只要能呼吸,就能開始練。
海上划水時會做個幾組,等浪時再來一組,摔版後,再用兩三組穩住。
這種「隨時可做」的特性,讓它比冥想課上的技巧更適合我帶回日常。
呼吸、衝浪、冥想:其實是同一件事
幾天下來,我開始覺得,衝浪時的 step by step、冥想時的呼吸練習、以及 Box Breathing 的方形節奏,本質上都是同一件事:
很像《鬼滅之刃》裡的「呼吸流派」。
每一種呼吸法都有自己的節奏與效果,用來斬斷焦躁、緊繃和無形的壓力。
只要心態好,生活就像峇里島
這趟旅程讓我更確定一件事:壓力不會消失,但我們可以選擇「讓它緩下來」。
So take it slow,把眼睛放穩,把呼吸數清楚,心就會跟著安定。
Box Breathing 就像生活裡最簡單的 reset 鍵——隨時按下去,世界就安靜一點。推薦給大家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