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口袋打開來看|從 Everyday Carry 看見世界各地的 EDC 思維
一雙手套、一把刀,口袋裡的 EDC 是行動的備案,也是面對突發狀況的底氣。從 Everyday Carry 看別人怎麼選,也想想自己的口袋裝了什麼。

水袋口袋裡的東西,真實反映使用者個性
前陣子注意到一個門市常客,每次見面口袋裡總帶著不同手套。
我還想說他有多怕冷,一聊才知道:「跟天氣無關,怕任務現場有玻璃,或臨時要處理突發狀況。」
這讓我想到國外有個網站 Everyday Carry,專門收集世界各地人們的 EDC 配置——不只是秀裝備,更是記錄每個人「為什麼這樣準備」的習慣和理由。

Everyday Carry 與其他裝備網站有什麼不同?
Everyday Carry 不只是一個開箱網站,雖然他有被 EDC 品牌 RIDGE 贊助,但他們不會硬推自家產品,它的理念其實跟我們「EDC 隨身應急討論區」在做的事情很像:
"提供深入的視角,看見一個人的職業、生活方式與選擇邏輯。"
他們邀請網友投稿,且在每一則投稿,都會附上使用者簡介與個人語句,例如,有些人會在照片附上說明「我選這支筆是因為寫字時它讓我冷靜(Calm down)」,或者「這支小刀在緊急時救過我一次」。
這不是單純秀裝備,是在分享選擇背後的故事。

「我的 EDC 從不靠品牌撐場」——他們怎麼組裝自己的日常?
這些投稿者不是裝備達人,也不是裝備賣家,他們的分享沒有刻意標榜品牌,沒有精緻的開箱流程,但每一樣東西都有存在的理由。
他們的 EDC,是為了工作任務、是為了行動效率、也是為了心理安心。有些裝備甚至是從生活經驗中反覆優化後留下來的選擇。
我們挑了幾組風格很不一樣的組合,帶你看看他們的日常怎麼被裝備支撐著。
📍 @aj_cymru|英國用戶,攜行物件包含:
- Ridge 鈦金屬錢包(極簡取卡)
- Nitecore EDC23 手電筒(高流明強光)
- Leatherman Rebar 多功能工具(戶外/修繕)
📍 Pastor Erik|美國教會牧師
- Leatherman Charge Plus TTI(功能齊備)
- Prometheus Beta QRv2 ICE Ti 手電筒(鑰匙圈型)
- 手工皮革記事本(記錄與靈感)


這位投稿者長期有慢性病,平時出門看病、辦事,所有 EDC 都固定綁在輪椅上。
他說:
「我一直都有 EDC 的習慣,只是不知道它有個名字(叫做 EDC)。」
他的裝備幾乎沒有知名品牌,卻條理清晰:從手電筒、醫療用品、筆記工具,到可折收的小袋子,一應俱全。他甚至手作了一塊雙面手帕(毛線+超細纖維布)來鋪底拍照,也能當臨時擦拭布使用。
Everyday Carry 團隊這樣形容他:
「這是少數沒有主流品牌卻最完整的投稿之一。這樣的配置完全以使用者需求為本,也展現了實用與自我風格的結合。」
這組 EDC 也讓人重新思考什麼才叫準備充足。
不需要名牌、花俏配置,對你來說,該有的全都到位,而且你都能夠使用上。
它體現的是一種踏實的自我照顧精神——面對各種情境時,依然能夠自立、自信,無論年齡或能力狀態。
什麼是 EDC?要帶什麼?
EDC(Every Day Carry)就是你每天一定會帶在身上的小裝備,跟手機、錢包、鑰匙放一起沒負擔。
有什麼好帶?
- 基本工具:瑞士刀、多功能工具鉗
- 緊急求救:口哨、口罩、手套
- 小型光源:手電筒、鑰匙圈小燈
- 其他:止血帶、行充、證件
重點很簡單:夠輕、夠小,你才會每天帶。
什麼是 BOB?要準備哪些?
BOB(Bug Out Bag),簡單說就是你真的得撤退時要背著走的逃難包。
這包通常支撐 3 天左右的存活需要:
- 比 GHB 多更多食物、水、保暖、睡眠系統
- 加上收音機(最好是手搖發電)
- 情緒支持品(撲克牌、咖啡因、香菸或尼古丁替代品)
- 如果家裡有小孩、長輩、寵物,都要預留空間補齊。
更多補充資料: https://urli.ai/SPcGyrLV

最近熱議的 EDC 與 BOB 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找靈感!
這些 EDC 投稿者來自各行各業,他們的背景與任務不盡相同,但他們的裝備選擇卻透露出共通的思維。
- 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帶這些東西:
不是為了炫耀,而是出於任務需求與情緒安心,知道什麼對自己來說最重要。 - 他們有方法整理與檢討自己的裝備:
會根據環境、任務或身體狀況定期調整配置,讓裝備保持狀態,也不造成負擔。 - 他們的搭配,是為了解決問題,不是堆道具:
裝備不在多,而在夠用;每一樣物件都有理由存在,也能各司其職。 - 你也可以加入這個全球口袋社群

你也可以去逛逛 Everyday Carry,看看別人怎麼搭配他們的 EDC。
也許你會發現,其實你口袋裡那支筆、那顆燈,都有故事可以說。
我們也歡迎你投稿自己的 EDC 到傲骨 Threads 或私訊給我們,我們會開設 EDC 分享週主題,讓更多人看到你的選擇邏輯與應變哲學!

